來源:1688新聞網
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一直在嘴上對華不友好,這不,真要開始動手了。
英國《金融時報》12月29日報道,澳大利亞近日打算「攪黃」華為海洋網路有限公司(Huawei Marine Networks,以下簡稱華為海洋)為南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鋪設海底光纜的項目,並打算為此出資1億澳元(約合5.08億元人民幣)。
由於該光纜連接悉尼,澳大利亞情報部門認為,這條從索羅門群島接入悉尼的光纜給澳大利亞帶來了被滲透的風險,還賦予北京「關閉澳大利亞互聯網」的能力。有分析人士還提到不久前新通過的國家安全法,稱該法「顯然促使澳大利亞行動起來了」。
索羅門群島政府目前尚未對此作出明確表態。
今年7月,華為海洋剛剛與索羅門群島政府就索羅門群島海底電纜系統簽署諒解備忘錄。根據諒解備忘錄,華為將部署一條連接澳大利亞悉尼和索羅門群島的海底光纜,並延伸到巴布亞紐幾內亞。

索羅門群島海底光纜項目示意圖(華為官網)
《金融時報》報道稱,索羅門群島一名發言人近日表示,澳大利亞評估團隊最近訪問了該國,並且該國對利用開發援助共同為這條光纜融資的提議表現出「強烈興趣」,他說,「自然,如果索羅門群島政府接受澳大利亞的提議,那麼毫無疑問,華為海洋的交易就不得不取消了。」
報道還援引澳大利亞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分析人員喬納森?普賴克(Jonathan Pryke)的意見稱,「華為方面的這筆交易引起了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的注意,新的國家安全法顯然促使澳大利亞行動起來了。」
報道稱,海底光纜對於全球通信至關重要,它承載著97%的國際互聯網流量,其中包括通信以及每日價值10萬億美元的資金流轉。華為海洋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已贏得總長度達4萬公里的海底光纜鋪設合約,令澳大利亞和西方擔憂。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董事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表示,「中國電信企業與中國政府存在關聯,這帶來了滲透、知識產權盜竊的風險,並可能賦予北京方面在爆發危機時關閉澳大利亞國內網路的能力。」
美國網路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信息戰官員貝伯(Robert 「Jake」 Bebber)表示:「海底光纜系統的所有權以及對其安裝與維護的掌控力,為中國送上了巨大的戰略機遇。對海底光纜的控制可能讓中國能夠觸及全球幾乎所有通信,這可能讓中國能夠任意選擇在何時何地中斷通信。」
但華為方面否認這一指控,華為發言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可以確認,我們從未被要求提供對我們的技術的訪問入口,或向任何政府或其機構提供任何公民或組織的任何數據或信息。」
觀察者網就此事致電華為海洋天津總部,但截至發稿未獲任何回應。
近期,澳大利亞政府和部分媒體有一些對華不友好的跡象,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曾在12月11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奉勸澳方的一些人停止發表有損自身形象和中澳關係的言論。
陸慷說,「你可以注意到,澳大利亞領導人的言論已經在中國引起一些關注。我們奉勸澳方的一些人停止發表有損自身形象和中澳關係的言論。在我們看來,這對他自己、對中澳關係都沒有什麼助益。」
此外,本月18日和19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以及中國駐悉尼、墨爾本、珀斯、布里斯班和阿德萊德總領事館均在官方網站醒目位置發布消息,提醒赴澳中國留學人員近期加強安全防範。


資料圖:海底光纜
今年6月,我國剛剛掌握海底光纜自主製造技術,研發出最大長度(245km)的雙層鎧銅管結構的海底光纜,擺脫對國外產品的依賴。不過,該技術已達世界領先級別,同類光纜美、日去年也剛剛開始使用。
今年8月澳方就曾開始阻撓
包括索羅門群島在內的多個南太平洋島國一直被澳大利亞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中國的進入顯然令其不安。
今年8月19日,《悉尼先驅晨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網站就刊出報道稱,自2004年以來,澳大利亞的軍隊和警察就為索羅門群島保持政治穩定,本來,悉尼到該國的海底光纜由亞開行提供融資支持、由一家英美合資公司承包,將為索羅門群島可靠的互聯網服務。

《悉尼先驅晨報》今年8月報道截圖
但在去年,索羅門群島政府在沒有經過適當程序的情況下,突然轉向了華為的一家子公司(即華為海洋,觀察者網注),該公司因安全問題,被澳大利亞情報部門禁止競標某些合同。該報道還稱,索羅門群島前任政府接受華為650萬美元政治獻金的事件當時「浮出水面」。
報道稱,如果要把光纜與悉尼相連接,索羅門群島海底有線公司需要根據澳大利亞電信法申請許可證。澳電信法規定,澳總檢察長可以「妨礙安全」為由,要求澳大利亞通信和媒體管理局拒絕發放許可證。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在發給媒體的聲明中說,澳外交人員就此事已經與索羅門群島磋商了好幾個月。
華為海洋10年鋪設4萬公裏海底光纜,令西方擔憂
華為海洋是華為與英國全球海事系統(Global Marine Systems)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企業,後者在通信系統安裝和維護方面擁有逾150年的經驗。據華為海洋官方網站,目前該公司已經完成了62個海底光纜項目,總長度達43283公里。
據該公司官方網站信息,在索羅門群島附近確實有一些項目正在進行中。


華為海洋官網截圖
諮詢公司Ovum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和非洲尤為成功,這些地區推動了海底光纜市場的繁榮。2016年,海底光纜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多,從2014年的4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
華為的成功引發了來自競爭對手的指控,稱其受益於北京方面的補貼,因而能夠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獲得大量合同。該集團面臨的另一種質疑圍繞的是其為贏得合同而願意向客戶提供的各種激勵。
不過,自1988年第一條海底光纜鋪設以來,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10萬公里的海底光纜(BBC今年12月數據),其中大多為西方老牌通信巨頭鋪設。

資料圖:目前全球海底光纜系統(BBC)
因此,目前華為海洋4萬多公里的總鋪設經驗,與該行業的領先者,法國阿爾卡特-朗訊公司相比,仍是「小巫見大巫」,截至2015年10月,該公司就已在全球鋪設的光纜長度達到57.5萬公里,此外還維護著33萬公里的海底系統。
據好奇心日報網站梳理,海底通信最早出現在1840年代,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Anglo-French Telegraph Company)公司在英法之間鋪設了世界第一條海底電纜。1858年8月,首條跨大西洋電纜鋪成。英國女王向美國總統發出了祝賀信。
現代意義上的海底光纜出現在1988年,美英法之間的首個越洋海底光纜(TAT-8)系統建成,該海底光纜全長6700公里,含有3對光纖,每對的傳輸速率為每秒280兆比特。
1990年代之後全球互聯的萬維網對帶寬提出更高的要求,海底光纜的鋪設數量和里程數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快速增加。

但鋪設並維護全球大多數海底光纜的西方主要國家經常提及海底光纜的安全問題,比如,最近英國軍方又提到了俄羅斯對全球海底光纜和北約互聯網安全的威脅。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17年12月的報道突然提到,全球海底光纜系統面臨威脅,需加強保護。英國空軍總參謀長、國防參謀長斯圖爾特(StuartPeach)爵士警告,這些光纜正受到俄羅斯的威脅,應該被作為優先考慮的事項加以保護。英國和北約需要優先保護通信線路,如果電纜被切斷或中斷,經濟將遭受「立即且災難性的打擊」。他舉例稱,埃及亞歷山大港經常面臨船隻拋錨時切斷電纜的風險,威脅歐洲、非洲和亞洲之間聯絡通信。
from 澳洲新聞網 http://ift.tt/2EpmJ1T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