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星期日

澳大利亞將阻撓中共華為海底光纜項目

海洋將鋪設從悉尼到的一條逾4000公里的海底光纜,但如今準備為該1億澳元出資。

澳大利亞將阻止華為海洋的一筆交易,根據交易,華為海洋將鋪設從悉尼到索羅門群島的一條逾4000公里的海底光纜。澳大利亞如今準備自己為這個1億澳元(合7800萬美元)的項目出資。

“華為方面的這筆交易引起了澳大利亞情報機構的注意,”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分析師喬納森•普賴克(Jonathan Pryke)表示,“新的國家法顯然促使澳大利亞行動起來了。”

澳大利亞已私下表示,不會為華為項目授予光纜登陸權。但該國提出為這條光纜出資表明,中澳圍繞對南關鍵基礎設施影響力和控制權的鬥爭加劇。這條光纜將改變索羅門群島的互聯網連接狀況,並將包括一段連接起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延長線。

索羅門群島一發言人告訴英國《金融時報》,澳大利亞評估團隊最近訪問了該國,並且該國對利用開發援助共同為這條光纜融資的提議表現出“強烈興趣”。

他表示:“自然,如果索羅門群島政府接受澳大利亞的提議,那麼毫無疑問華為海洋的交易就不得不取消了。”

海底光纜對於全球通信至關重要,它承載著97%的國際互聯網流量,其中包括電郵以及每日價值10萬億美元的資金流轉。但西方防務專家擔心,華為和其他某些他們聲稱與中國共產黨有聯繫的中國科技集團可能會受中國政府指使,利用它們在海底光纜行業的影響力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或從事間諜活動。

分析人士列舉了的例子,2014年,在越南批評中國在南中國海造島後,中國投資者凍結了越南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去年,越南最大的兩個機場的顯示屏被黑客入侵,屏幕上顯示出批評越南在這個問題上立場的信息,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報告稱,這次攻擊證明了有著中國建造的數字基礎設施的國家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的網路攻擊。

網路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信息戰官員羅伯特•“傑克”•貝伯(Robert“Jake” Bebber)表示:“海底光纜系統的所有權以及對其安裝與維護的掌控力,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送上了巨大的戰略機遇。”

他警告稱,對海底光纜的控制可能讓中國能夠觸及全球幾乎所有通信,包括美國軍方通信。貝伯表示,這可能讓中國能夠任意選擇在何時何地中斷通信。

過去,華為一直否認自己從事過間諜活動或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該公司不愛露面的董事長任正非在1982年之前曾在解放軍信息技術研究部門服役。在2015年的達沃斯(Davos)論壇上,他告訴觀眾,中國政府從未要求華為去從事間諜活動。

華為海洋是華為與英國全球海事系統(Global Marine Systems)共同出資成立的合資企業,後者在通信系統安裝和維護方面擁有逾150年的經驗。

全球海事系統公司為其與華為的合作進行了辯護,稱華為“受到逾170個國家的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的信任”。

在與傳統上主導這一行業的企業——總部位於法國的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cent)、瑞士所有的TE Connectivity——競爭的過程中,成立於2008年的華為海洋在幾乎每一個大洲都贏得了合同。但諮詢公司Ovum的數據顯示,華為海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和非洲尤為成功,這些地區推動了海底光纜市場的繁榮。2016年,海底光纜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多,從2014年的4億美元增至10億美元。

華為的成功引發了來自競爭對手的指控,稱其受益於北京方面的補貼,因而能夠以低於成本的價格獲得大量合同。該集團面臨的另一種質疑圍繞的是其為贏得合同而願意向客戶提供的各種激勵。

索羅門群島議會賬目的一份報告呼籲警方調查一筆4000萬索羅門群島元(約合500萬美元)的政治捐款——據稱由華為方面向時任總理梅納西•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所在政黨提供。華為方面強烈否認了這一指控。

華為方面發言人稱,這些指控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該公司從未給予、暗示或承諾過任何有關這一項目的政治捐款。

他補充說:“網路安全仍是華為的首要任務。我們在所有業務流程中都貫徹了嚴格的安全保護措施,我們依然保持開放態度,願與各國政府和各個行業共同應對全球網路安全挑戰。”

華為已被美國和澳大利亞禁止競標某些國家合同,此前,兩國的安全機構表達了自己的擔憂。2012年,美國眾議院進行了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無法相信”中國的華為和中興(ZTE)兩家企業“不受外國政府影響,因此,(它們)對美國以及我們的體制構成安全威脅”。

包括英國、紐西蘭在內的其他西方國家一直熱烈歡迎華為的投資。華為與英國電信(BT)緊密合作,為後者的英國全國寬頻網路供應接入產品。

2012年,華為承諾向英國經濟投資20億美元。為了減輕安全專家和議員們的擔憂,華為在牛津郡設立了“華為網路安全評估中心”(Cyber Security Evaluation Center)來評估設備,以確保這些設備不會給英國帶來安全風險。該中心由一個獨立的委員會主持,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GCHQ)的網路安全主管擔任該委員會主席。

華為一發言人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可以確認,我們從未被要求提供對我們的技術的訪問入口,或向任何政府或其機構提供任何公民或組織的任何數據或信息。”

但在對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越發感到擔憂的美國和澳大利亞,華為的成功並沒有獲得安全部門的稱賀。

“中國電信企業與中國政府存在關聯,”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執行董事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表示,“這帶來了滲透、知識產權盜竊的風險,並可能賦予北京方面在爆發危機時關閉澳大利亞國內網路的能力。”

來源:金融時報



from 澳洲新聞網 http://ift.tt/2CndSQ6
via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